共享空間有許多的名稱,例如也稱為共享辦公室、共同工作空間、共同空間,但總之都脫離不了二字"共享", 謂之共享即代表共同享有,稱為共享空間就代表共同享有的空間。 在用途上若是用在辦公室就會稱為"共享辦公室",以歐美英文直翻則會稱為共同工作空間。 若是空間用途提供給企業用來辦展、教育訓練、產品發表也會稱為"共享空間"。
如此共享空間的存在,看似開放卻讓共同工作者(CoWorkers)又能夠獨立作業,但卻又不失於其他工作者異業交流、激盪火花的價值。 因此共享空間可是大受創業者、SOHO、斜槓、專業人士的熱愛。
目錄
共享空間是什麼?
共享空間(Co-working Space)是一種由多個獨立工作者、創業團隊或企業共用的辦公場所。這種空間通常以開放式設計為主,提供靈活的工作環境,並具備基本的辦公設施,如高速網路、會議室、咖啡機等。其目的是為使用者提供專業辦公空間的同時,保持租金的彈性和成本效益。
共享空間的特色
- 彈性租期與座位:使用者可選擇按日、週、或月租賃,並有「自由座」和「固定座」兩種模式,適合不同需求的個人或團隊。
- 多元化設施:除了傳統辦公設施外,部分共享空間設有休閒區、酒吧、健身房等設施,營造輕鬆愉快的工作氛圍。
- 社群與合作機會:共用空間促進不同行業的專業人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,經常舉辦講座、社交活動,讓使用者建立人脈,甚至促成異業結盟。
- 適合自由工作者與新創團隊:共享空間提供低成本、專業的工作場所,減少管理和長期租約的負擔。
共享空間的種類
- 專業共享辦公空間:專注於商業需求,提供秘書服務、會議室等設施。
- 創意型空間:設有休閒設施、咖啡廳風格,強調輕鬆工作氛圍。
- 垂直領域空間:針對特定行業,如科技、設計或創業育成的空間,提供專屬資源和支援。
共享空間三大優點?
- 租金低、性價比高:共享空間在成本方面極具吸引力。相比於傳統辦公室和商務中心,它的租金更加彈性化,可按日、周、月甚至短期或長期租賃,讓使用者根據需求靈活選擇。即使價格低廉,這些空間仍能提供必要的辦公設施,如高速網路、會議室和辦公家具,滿足日常工作需求
- 寬敞的辦公室空間:共享空間多採用開放式設計,創造出寬敞且有趣的工作氛圍。除了基本的辦公桌外,一些空間還設有休閒設施,如酒吧區、懶人椅和吊床,使人能在工作間隙放鬆心情。這樣的設計不僅打破傳統辦公室的沉悶氛圍,還提升了創意和生產力。
- 異業結盟、人脈交流容易:共享辦公室集結來自不同產業的專業人士,創造出豐富的社交和合作機會。使用者可以在工作時彼此交流,不僅增強人際連結,還有機會促成異業結盟。許多空間甚至會舉辦社群活動、工作坊或講座,幫助使用者擴展人脈,並激發創新合作的可能性。
共享空間五大缺點?
- 開放空間易吵鬧:共享空間的開放式設計可能導致環境嘈雜,尤其在多人使用時容易產生干擾。如果你對噪音敏感,可能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中專心工作。雖然一些共享空間會提供耳機或設有隔音間,但整體安靜程度仍難以媲美獨立辦公室。
- 隱私權低:由於空間是開放的,人員的來往頻繁,對隱私有高需求的使用者可能會感到不自在。許多共享空間雖提供個人座位或電話亭,但仍無法完全避免他人窺視或打擾,因此不適合需要處理機密資料或進行長時間私人會議的工作者。
- 辦公座位可能不固定:部分共享空間採取「自由座」的模式,使用者每日需依照當天的情況尋找空位,這對習慣固定工位或需要穩定工作環境的人可能造成困擾。因此,在租賃前應確認空間是否提供「固定座位」方案,以確保工作流程不被打亂。
- 資源與設施有限:共享空間的設備,如會議室或專用辦公室,常需預約且數量有限。在高使用率的情況下,難以保證能即時取得所需資源,尤其對需要頻繁會議的使用者而言是一個大問題。
- 安全性疑慮:由於共享空間人流多元且無法完全掌控進出人員,可能存在設備或資料被盜的風險。儘管許多空間設有基本的門禁管理,但仍無法比擬私人辦公室的安全性。
知名共享空間?
以全球評論,最知名的共享空間,如WeWork、spaces。但以台灣來講國內其實也有許多大型知名的共享辦公室業者,例如 高雄的思博客商務辦公室、 台北的中山綻共享辦公室、 Spaces 台北宏匯。那也不乏許多台灣小間品牌所提供的共享空間,可以參考簡單創所提供的共享空間媒合平台。